首页 > 产品 > > 内容页

新能源车遭洪水淹没,水泡成废铁,报废后变成垃圾

发表于: 2023-06-29 15:18:56 来源:三农种植指南针

前言:

古语有云: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。造物主赋予水以生命,却也常常把人类的财富和利益淹没,尤其在这个水资源不断减少的时代,洪涝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,可谓是无法估量。崇尚环保,倡导低碳出行,新能源汽车曾以低能耗、低污染,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。然而,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,却把新能源汽车打回原形,成为一堆不值钱的废铁垃圾,这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,也叹息造物主的威力。

新能源汽车淹水后迎来毁灭性打击


(相关资料图)

进入6月以来,南方地区持续性降雨的天气给城市的建设、生活,村庄的稼草,交通的安全等等带来了诸多的隐患和影响,其中受损最惨重的是新能源汽车。据相关调查机构统计,目前各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已经接近了200万辆,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内与乡村地区。由于城市供电和排水系统相对完善,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损失相对较少,而乡村地区的新能源汽车,由于交通才具不足,也缺少完整的车库,这就给洪灾带来了毁灭性打击。新能源汽车的淹水,就意味着车内各种电子设备,电池组件,电控系统,电机传动和加热通讯设备等,都将成为废品,使得这些汽车的维修成本无法承受。在新能源汽车淹水之后,导致蓄电池组等电子设备失灵,整个电线路、灯组、仪表组、动力电机甚至车身部件都淹没在水中,严重影响了汽车的性能、舒适性和安全性。

(一)新能源汽车在洪水中受损情况

在这场洪涝灾害中,受灾的车辆多为农村地区中的新能源汽车。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,新能源汽车型号繁多,涵盖混动、插电混动和纯电汽车等多种类型,各不相同。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受损情况也各异,其中以纯电动车受损最为严重,其次是普通的混动车辆和插电混动车。在淹水之后,由于车内电池失效,车辆的主要电驱动部件、电路板、仪表菜单以及通讯设备等都受损,这些电子设备面对水汽或水滴会产生反应,导致电功率失去控制,无法发挥电力功率,因此,新能源汽车的损失相比燃油汽车更为严重。

(二)新能源汽车面临的经济损失

从经济角度而言,新能源汽车受损无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。在南方城市内涝严重的地区,新能源汽车损失的占比较小,得到及时的维修与清洗,除去基本的维修费以外,可以继续使用下去。但在农村地区,大部分汽车停泊在空旷地上,淹水严重损失也更为严重。经济损失的具体金额取决于新能源汽车的种类和车辆年龄,一位汽车行业工作者告诉记者:“对于规模较大的城市,每一辆淹水后报废的车子所产生的经济损失预计将高达30万元以上”,而在乡村地区,由于各种原因,相同种类的新能源汽车估计会更高。

新能源汽车淹水的原因与解决措施

(一)新能源汽车淹水的原因

由于新能源汽车采用新型材料制造,在电力、控制、充电、降噪等关键技术方面,与传统汽车又有很大不同。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更加复杂,只有在合理的电池管理和温度控制的情况下,才能取得最佳的动力输出和使用寿命。然而,在遇到大面积水灾时,新能源汽车也无异于其他车辆,成为淹水浸泡受灾对象,因为车内深度的电池等电子设备无法避免淹水浸泡,进而对电池产生负面影响,导致电池功率无法正常提供,汽车发生短路、电路故障,甚至在水中发生爆炸的危险。

(二)如何防止新能源汽车的淹水损伤

为了避免新能源汽车在水淹事件中失去能量,汽车业专家同时建议进行以下方面的改进。

1.加强防水措施。尽可能的采用多层、多角度的防水措施,如一些专业维修店及部分制造商,向车主和驾驶者强调使用防雨罩,加强车辆内部空气流通,增强车内通风功能。

2.强化防滑措施。由于新能源汽车多是轻型车辆,车身体量较小,加上大部分地区道路沿途翻盖,则易滑动,造成车辆非常容易滑出路面。因此,在遇到应急状态的时候,车辆防滑措施必须得到加强和完善,如强化轮胎橡胶,车辆后轮掌握力更要强化。

3.完善溢水方案。要及时排出雨水,只能提前制定好涉水它的计划,并询问打哪里,让车辆在用时尽量不经过深水的地段,同样,也要一旦发现车辆被淹泡在水中,立即将车辆拖出水面。

4.加强维修技术。当前,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技术水平还不够成熟,维修人员应该继续进行技术的提升和培训,在车辆受淹之后,要及时进行评估,正确处理车辆,将维修品质和技术标准提高到更高的水平。

5.政策支持。车主或驾驶者遭受洪涝灾害损伤时,政府部门应该及时为车主解决问题,并开展相关的保障计划,让受灾车主在遭受损失时,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慰问。

结语

新能源汽车在环保、节能、低碳方面,确实具有很大的优势。然而,在面对自然灾害时,它的脆弱性也是显而易见的。在阻止自然破坏的过程中,人类必须认真分析环境,精细操作、合理规划,以更加可靠的服务来保障车主和驾驶者的安全。这种不断地抵御自然灾害的防御和保障长久持续的经济效益的监管,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和难点,需要各方共同努力,迎接这场激烈的挑战。

#AI共创计划招募#

标签:
x 广告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今日上海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4   联系邮箱:435 226 40@qq.com